健身拥抱互联网+ 让你体验“飞”一般的感觉
04月14日 | 阅读 1340
重马 5年
2011年 超1.2万人参赛,选手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2年 3万人参赛,选手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3年 3万人参赛,选手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4年 超3万人参赛,选手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5年 3.5万人参赛,选手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。
3月22日,沸腾的不仅是南滨路,朋友圈都被重庆国际马拉松赛(下称重马)刷屏了。3.5万人奔跑在赛道上,围观者多达30多万,马拉松的消息随着手机,向更广、更远的地方传播开去。
5年前,重马赛道上选手1.2万余人。5年后,参赛选手猛增至3.5万人。一项对重庆人耳熟能详的跑步比赛,随着“互联网+”的节奏,正悄然发生着变化。
网上报名
跑友“井喷”挤爆服务器
今年,已是重马第五个年头。回溯这五年,互联网对推动重马发展功不可没。
重马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2010年到2012年,马拉松主要是团体、机构邀请选手来参加,“那时网络不是很健全、信息也不够畅通,大家认为马拉松是专业赛事,参赛者主要是专业选手和民间跑步团体,当时我们相对比较被动”。
而到2013年,重马开启网络报名。“网络报名让重马不只是一个地区的马拉松,而是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。”重马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参与者“井喷”—38分钟名额爆满。
到今年,重马3.5万人参赛,专业选手只有300人左右,99%都是民间爱好者。“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,马拉松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,只要对跑步有兴趣,就能以不同形式参与。”组委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,既然他们是主力,那对他们做些宣传和曝光,这比较重要。所以今年重马赛场,可以看到民间跑团的LOGO等,随着他们通过手机终端的转发,重马被更多人认识。今后还会有更多民间团体参与重马,专业选手比重还会有所下降。
“2013年开通网上报名,几十万流量瞬间涌入抢名额,开通不久服务器就崩溃了。”重马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于是,今年重马开始摇号报名。“今年给了十天报名时间,然后摇出最后谁能参加。”上述负责人介绍,摇号会参考报名者之前参加马拉松的成绩,成绩好者可优先摇号。摇号可避免通道堵塞,明年重马可能继续采用这种方式。
服务升级
第三方加入照片免费打印
但凡参赛者,总归会关注自己的成绩。今年,重马组委会给全程和半程参赛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成绩查询方式——植入芯片的号牌,选手在冲线的一刹那,手机就能收到自己的成绩,亲朋好友通过号牌还能查询其在中途的成绩,甚至马拉松证书也可通过手机等终端直接下载。如此设计,不但利于选手保存自己的成绩,而且只需手机点击分享,就能在朋友圈晒成绩单。
不少跑友希望有张自己在跑道上飞驰的照片留作纪念。重马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组委会安排了30多位摄影师在赛道上捕捉参赛者身影。参赛者只要输入自己的号牌,就能查询、下载自己的照片、视频。
“今年马拉松让跑友可下载打印成绩、照片等,这是第三方免费提供的服务,他们看重这个平台,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方式。”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现在我们也在思考,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终端媒体,做到更多的创新。”
网络互动
改进重马让体验更好
今年,30多万人通过互联网关注重马。互联网的及时互动功能,让跑友、观众们的信息更及时得到反馈,让大家对重马的好感度增加。
“我们会留意网友的留言,有吐槽也有一些建议,我们会根据意见集中的地方,对重马进行改进。比如此前大家吐槽后半程水补给不够,我们就在第二年做了改进。我们也希望通过服务,给大家带去更好的体验。”
行动
大数据驾“云” 全民健身将有新平台
通过互联网预订运动场所、查询教练信息、了解健身知识及体育赛事动态……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欣感叹:“作为体育人,要是不懂‘互联网+’,真是out了。”
从三年前开始,我市通过互联网可查找场地、培训及教练信息等。“但还没有形成规模。”张欣坦言,这是下一步的发展计划。
张欣介绍,目前,重庆每年有市级赛事50多次,而普通赛事达2000次,成规模的也近千次。“运用互联网宣传赛事,可让老百姓参与更方便。同时,通过互联网还可提供科学参赛、营养准备、服装器材等服务。”张欣说,下一步,他们将通过互联网给消费者讲解基本健身常识,点对点介绍教练、指导员,让他们还可以线上联系、线下交流。”
“‘互联网+’,就是我们提升体育公共服务,促进体育消费和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现代工具。”张欣告诉记者,“我们下一步要做云计算、大数据,在大数据上可储存健身的数据、身体状态等,通过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指导健身。”
当然,大数据的运用还可改造传统体育产业。张欣表示:“对大数据的运用,一方面指导赛事和活动如何升级,更好地服务于老百姓。另一方面,也为厂家、商家分析器材、服装需求提供支撑,如新技术、手段、材料及消费人群、标准等。‘互联网+’加上大数据、云端,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,与国际进一步接轨。”
纵深
“飞”上云端 体育摇身一变“商旅体”
通过互联网购买体育赛事门票已不新鲜;一个人跑步觉得孤单,通过互联网能找到诸多跑友;想预订锻炼场地,动动手指在手机上就能搞定……因为与互联网融合,体育产业如同插上翅膀,正在飞速发展,甚至让旅游、餐饮等行业也分到一杯羹。
“通过网络报名,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参赛者来到重庆,去年12月开通报名时,今年马拉松当天喜来登酒店的房间就已订不到了,南滨路上酒店都爆满。因为一个选手来重庆,可能他的家人、朋友也会一起来,他们的到来,拉动了重庆旅游、商业的发展。”重马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于是,今年重马组委会实施“商旅体”一体化,通过马拉松提升南滨路、南岸及整个重庆的影响力。
“互联网+”让体育产业具有了非同凡响的魅力。于是,不少互联网巨头争相淘金体育产业,阿里、京东、苏宁、58同城等正着力打造体育社交生态,就连女足联赛、中甲联赛等以前赞助商根本看不上的“冷板凳”,现在巨头们都抢着坐。
相关链接: